close
在讀這本書之前,第一個印象就是作者下了一個很聳動的書名—「民族國家的終結」,以為作者是否對於現存的國家,已經完全抱持著一種鄙棄的態度。但是在整本書念完之後,發覺作者本身對於所謂的民族國家,並非全然抱持著一種完全鄙棄的想法。其實作者只是針對於經濟這個層次,對於那些刻意存有完全掌控國家發展的政府,表達他認為這種行為已經是不合時宜,而且反而會影響到國家的發展的想法;對於民族國家的其他面向,如國防教育等等功能,作者並未提及。綜合來說,作者本身並不希望民族國家真的終結,而是希望民族國家能夠減少對於國家經濟面向的掌控,使得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夠突破所謂的「國界」,進而促成「區域國家」的形成,然後最後能夠達到「無國界經濟」,亦即「全球化經濟」的形成。作者基本上是以他的所謂四I來貫穿整本書,這四I分別是Investment、Industry、Information以及Individual consumers。其後的意義分別是在闡述,投資是隨著機會的好壞而移動;產業需要國際化,且不再以自己國家利益為主,而是以在地市場為主;資訊則是促成全球化經濟形成的最佳工具;個別的消費者會因全球化而自主選擇品質好且便宜的產品。
讀完本書,覺得作者大前研一非常崇尚全球化以及自由市場貿易競爭,覺得市場可以主宰一切,市場才是推動一切的原動力,感覺就是一個非常傾向右派的學者,作者提到政府為了「全面掌控」,而需要付出很多代價。如北歐、德國這些對於人民福利較為照顧的國家,就是因為國家刻意掌控經濟,使得這些國家的發展受到限制。「挖東牆,補西牆」的例子在書中不停地出現,而且作者非常反對這種由國家進行資源重分配的行為,認為所謂的「平均值」是一種虛幻的假象,但真的是這樣嘛?也許是我個人的想法,我認為作者有著非常強烈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念頭。只要是依照自己的力量在市場上無法生存的,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國家不需要負起保護他們的責任,國家只要不刻意想掌控那些有競爭力的產業,能夠適當地放開那種經濟層面上的控制,讓那些產業自由發展。作者特別提到日本政府,僅為了其自身的執政,以政治後果去考量當下的政府運作策略,對人民開出了過多的支票,而強烈地影響到其全國性的經濟發展,以及對於國際經濟的接軌。甚至對於一些福利政策的補助,作者也認為其實是不需要的。
這一部份讓我想到社會福利理論中有一派新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論,他們同意社會政策的出現是資本主義國家轉型過程的功能需要。但是功能需要卻存在著一種矛盾,亦即國家既要促進資本積累,又要維護民主合法性。所以福利國家跟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就在於資本主義與福利國家不能共存,但是資本主義國家卻也不能不與福利國家共存。到底政府的控制對於整體國家的發展是利是弊?如果照著作者所說,國家幾乎完全放任某些產業的發展,並且促使這些產業與國際接軌。然後依照上面的四I所說,要是有一天這些產業主全都另外跑到提供更好機會的區域去,那麼原先生活在此區域的勞工們,有可能全部跟著移動嘛?若不能,是否就造成了該區域嚴重的失業問題?難道這些區域的勞工們,要等著另外一種有競爭力的產業移入到這個區域,來解決這個問題嘛?
我不認為國家應該要完全地將經濟層面的控制鬆綁,即便這個產業再有競爭力也一樣。如果真的讓經濟完全超越政治,那麼的確有可能達到作者的書名所說,民族國家的確是會終結(我此處的終結是政府的主權完全消失),變成由企業來掌控整個地區的發展。但是在國家終結的同時,底下的人民呢?難道每個人都可能被某種有競爭力的產業所包含照顧到嗎?這樣是不是一種變相的強迫人民們選擇從事於在他所處的環境中,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呢?這樣會不會變成一種更恐怖的霸權主義存在呢?民族國家存在的意義至少他會保護人民,但若現今完全以經濟出發,企業是否會保護人呢?還是他認為這裡的人對他已經沒有幫助了,他大可以往別的地方發展,而不顧原先所在的這個地方呢?
書中提到中國大陸的例子,他說:「外國資金的抵制雖然不見得會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全然停擺,但是絕對會使中國原來就顯得牛步化的發展能力,在一夕之間毀滅。」又說:「假如中國的經濟現代化速度減緩,每個人都會痛失這塊肥沃的新市場。」在我看來似乎有著些許的矛盾。就算今天中國的市場,仍然被北京政府所掌控而不願開放,難道國外的資金就不會前進中國,不會去搶這個市場嗎?我認為不是。因為大家都想去搶這個市場,所以根本不會有人刻意去抵制中國大陸的政府,所以中國自然在這方面不會那麼大方地全然鬆手,現在就是雙方面的推拉二力的對抗。誰會贏?短期內或許看不出結果,但是中國大陸很明顯地知道他現在的市場就是眾家必爭之地,他自然可以把姿態擺高,以等到最符合他們利益的方式進行。
但是作者所提到的區域國家,或許稱為區域經濟也可,的確在現今的世界上成形了。最明顯的就是歐洲,美洲,或許未來的不久,整個東亞這邊,也可以形成一個大型的區域經濟。現在發展最好的大概是歐盟,但是也並未包含整個歐洲;而且在這中間,各國的文化發展也並不盡相同,是否真能完美地形成一個共同的經濟體,或許還要稍微觀察一下。而美洲則幾乎是由美國來影響這個地區的發展(其實也可以說美國也同時影響著全球的經濟發展)。歐盟其實就是有點要整合起來對抗美國的味道,他們不想完全被美國的經濟走向所牽制著。至於亞洲呢?目前的狀況,作者有說早先的雁行理論已經過時了,不再由單隻雁子(日本)帶頭,而是多隻雁子同時並進。但是我認為這樣是各國的單打獨鬥,在未來的全球發展中,不太可能有獨自一個國家能完全掌控。所以其實亞洲應該也會自行成立一個共同的經濟圈,以和美洲、歐盟之間作一個對抗。或許非洲、澳洲也都各自發展其區域經濟,然後在更遠的將來,這五大洲經濟圈,是有可能達成所謂「無國界經濟」,只是那未知不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多。而且,就算到了那個時候,我仍然不認為民族國家會終結,不管怎麼樣,人都是最重要的,企業或是國家都還是要以人為本,而非以利或權為本。因為國家有保護其國民的責任,因此我認為民族國家是不會被終結的,除非國家已經不願負起這責任。而要求企業負起這種責任,則又太不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s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