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書收集了各方學者的意見來共同討論文化這個議題,雖然本書的20多位作者彼此各有各自的觀點,並且這些觀點彼此之間可能是相似的或者甚至是互相對抗的,但是在本書的所有人一致都同意的一點,就如同本書書名所說—文化很重要。編者特別將本書的內容以及在哈佛大學的研討會的內容分為五大議題:1.價值觀與進步的關係
2.價值觀的普遍性與西方「文化帝國主義」:
3.
地理與文化
4.
文化與制度
5.
文化的變遷

大致上從這些面向中,可以看出本書的面向分為文化的經濟面、政治面、人類學面等。

在本書中,看到幾位作者的意見,並且將之與現今台灣社會的狀況連結起來,似乎可以將這幾位作者當初所寫出的這些意見,寫實地呈現出來,並且讓人對現今社會的狀況感到憂心以及反省。

第二章的作者麥可˙波特曾說:「全球化的力量讓小國家放棄民族利益,改採較長期的做法」、「國際經濟文化核心的出現,減少各個傳統文化的差異,逐漸有共同的文化。對於經濟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全球將會一致,在全球經濟的壓力與機會之下,無生產力的文化將被拋棄。」從此可以看出作者應該非常強調全球化這個概念,在全球化的大傘之下,各國家的文化、經濟都可能會走向一個共同體,但真的是如此嗎?或許在經濟的面向底下,會「比較」有可能讓全球走向一個經濟共同體,但那也是一個很遙遠的理想。光看原先以美國馬首是瞻的全球經濟,逐漸出現歐盟,甚至東協以及最近欲新加入東協的國家,就可看出將來的數十年間,應該會是歐、亞、美三大經濟體的競爭。(在此似乎要想一個問題,那非洲呢?未來非洲是否也有機會成為一個經濟體呢?)但在這種經濟共同體之下,他們的文化可能會走向同一個文化嗎?沒有生產力的文化真的會被拋棄嗎?我個人並不這麼認為,各國的文化並不是這麼容易就受到由經濟面向而掌握,或許各國原本的文化可能會因為經濟面向的發展,而稍稍影響到原有的文化,但我並不認為這些被形宿過後的文化,會在各個國家間逐漸相似或統一,我認為各國的文化應該會持續保持其原有與其他文化的差異,但此同時當然也會和各國之內原先的文化有所差異。

而在第三章的作者傑佛瑞˙沙克斯在討論社會制度與經濟成長時提到的一個名詞「社會瓦解」,是說社會制度的功能停止作用,社會全體互相攻擊對抗。從這個名詞讓我聯想到現在的台灣社會,是否就陷入了類似作者所說的這個狀況呢?國家主權政府雖然還沒有到作者所說的陷入不存在或是力量有限的狀況,但是要是再次因為選舉、族群挑釁以及私人利益的影響,將使得政府的力量蕩然無存,社會信任的基礎也會崩裂,甚至民族文化的認同都會受到影響,進而更深地影響到經濟的發展,然後國家可能將為之瓦解,實在讓人心寒。

第四章的作者葛隆多那則是較為強調所謂價值觀的概念。在閱讀時,由於作者一直強調價值觀,而且提到固有的與輔助的,前者是內化於人心內,後者則只是暫時性的。這讓我聯想到我在閱讀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鍊」時,他所提到的共同願景的概念。只有那種是內化的、持久的理想,才能夠撐的上是共同願景,而不是那種短視近利,只看眼前的目標。從這邊想想,台灣目前的當政者是否只是短視眼前當下所能得到的利益,而忽略了真正能夠讓國家人民發展的遠大願景呢?如果依照作者所謂的類型學的20個因素,那麼我們台灣現在的情況,究竟是能偏向經濟發展那邊,亦或是抗拒經濟發展那側呢?令人唏噓。

再以第十二章作者施偉德所說的文化來看,作者所謂的文化是指「社群獨有的、關於什麼是真、善、美效能等的概念;而所謂的具有文化性指的是那些關乎真、善、美效能的概念必是承襲自社會以及源自習俗而來,還有,這些概念確實構成人類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普遍文化—普遍而不統一」、「文化將不會凝聚」等概念來看現在的台灣。台灣現在意圖加強台灣的主體性,提昇所謂的「本土文化」,所以在教育方針上刻意去「中國化」,想要以「本土文化」來取代舊有的文化概念。我個人不反對加強台灣的主體性,但這需要透過以A來取代B的方式嗎?這樣豈不是有點文化中心主義的想法嗎?我認為加強台灣的主體性並不需要透過「去中國化」這樣的舉動來達成,這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不是一者可以完全取代另一者的存在。作者所說的普遍而不統一,以及他說他自己是位多元主義者,就可以解釋這個情況。在台灣我們看到欲以政治力量而強加改變人民的文化概念,講的難聽一點,這和希特勒對當初德國人民所灌輸的亞利安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其他民族都在亞利安之下的概念,在某種層次上是非常類似的。實在令人非常憂心,一個自稱「民主國家」,一個人民可以自己決定民意代表甚至總統的國家,會這麼明目張膽地想要利用政治的力量由上而下地改變一個國家的「文化」。

文化很重要,我想這是一個所有人都無法反對的概念。但是到底文化是怎麼影響政治、經濟,或者是這三者是怎麼共同地彼此影響,我想不僅是本書的作者及編者,甚至所有人,都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很確切的答案。我並不想像本書的封底寫的「全球社會的發展不均、對立與不安,一切都是因為文化……」,把一切的原因都推給文化去承擔,因為我認為互相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不是光從某些調查或是某些學者的意見就能夠下這個定論。而且,這個定論也無法證明究竟是否完全正確,而且隱藏在這句話後,就有著文化之間的優劣之分,這豈不就是文化中心主義,或者說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影子存在嗎?我還是覺得各個文化各有其特殊性,強要將其他面向的東西加諸於文化之上,似乎是一種不可承受的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s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