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做最好的自己」-李開復博士與馬英九市長的對談(照片在相本區)

時間是西元2006年4月29日,這是聯經出版社與商業週刊舉辦的第二場相關論壇了,這次的主持人是商業週刊的社長俞國定先生。而這次的會談方式,與前一場不太相同,一開始就是主持人問問題,然後分別由兩位會談人進行各自的理念陳述並且互相交談。主持人所問的問題,根據我自己的紀錄,大概可以分為七個主題,並分別整理相關的摘要如下:
一、 internet的興起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李開復博士認為,首先internet帶來了一個資訊分享的時代;而且internet變成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平台,企業在這樣的時代,從事的是跨國的經營,而在管理手段上,則必須要採取扁平式管理;並且讓這個時代的人們擁有選擇的權力,像彼得.杜拉克所說的,未來的歷史學家來看現在這個時代的話,會認為影響最大的,是我們有了選擇的權利。

馬英九市長則認為,雖然internet帶來了非常好的幫助,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選擇自由。但是在選擇自由的背後,必須要注意到我們需要有責任感、倫理觀以及專業素養。如此一來才有辦法分辨出什麼是我們該選擇的,什麼是正確而不是錯誤的。

二、 有關於創新的問題

李開復博士認為,創新可以說是一種核心的競爭力,在企業中,必須至少要注意以下四種內涵:使命感、機制、公司文化環境以及人才,這樣才能促使企業不斷的創新。同時李博士也建議,要多問為什麼;要理解為何而用;不要盲目接受教條;不要太過被動,要積極主動,這樣才能夠促成創新。

馬市長同樣認為創新可以帶來競爭力,並且提出了VIPA的概念。V為VISION、I為INNOVATION;P為PASSION;A為ACTION。他認為創新必須要注意這四個概念,同時也舉出舉辦台北市牛肉麵節時,透過與internet的結合創新,帶動了這種一般認為低科技產業的創新。由此可見,創新並不一定僅限於高科技產業中。

三、 台灣其他地區人才的比較

李博士認為,台灣地區的人才,在以下三個部分,可以說是在亞洲地區算是相當不錯的:數理能力、好奇心以及國際世界觀。但是在以下三個部分,相較之下卻是需要加強的:對成功的定義及個人價值觀、用功程度、熱情與創意。同時舉出丹尼爾.高曼所說的情境商數,認為真正的人才在這一方面通常都是較佳的,並且能夠注重團隊合作,採取支持、信任而不批評、鼓勵的態度。對於現在教育的建議則是,希望能夠採取更啟發式的教學、用正面的態度教導,不要進行所謂的排名,華人式的教育是可以和美式教育相結合的。

馬市長認為,現在台灣與以前比起來,也有四個方面是需要改進的:努力不足、國家相關制度不盡合理(兵役、大學考試)、人才還是太被動、對自己人生的方面不夠明確。

此時主持人追問了,歐洲部分已有國家將科技部與教育部結合以發展高科技人才,問馬市長的意見。馬市長則認為,他反對這樣的作為,因為教育並不是只為了培養高科技產業的人才,而是必須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並重,這樣國家才能正常發展。並以自己舉例,認為科技面的可以靠國外技術人員支援,但本國的政治、法律等的人才,只有自己培養,而不能依賴國外人才。

四、 價值觀

李博士認為,誠信是很重要的,而誠信又可以分為他律性與自律性,其中後者是最重要的。個人有個人的價值觀,同樣企業在發展時,也會有其價值觀,而這定義與個人價值觀的定義類似。企業在做任何決定時,都必須要能夠符合其價值觀,並舉了微軟以及Google為例。

馬市長認為,個人價值觀等同於個人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個人價值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他個人認為,誠信、正直、正派、清廉,是最基本的價值觀,必須要能做到內化,而這是必須要透過各種可能的教育來達成的。

五、 在管理時,如何與人才相處

李博士認為,必須要能夠充分放權,並且要誠以待人,要能瞭解他人的價值觀。

馬市長認為,必須注重團隊合作,敬禮治事,同時要以誠待人。

六、 個人要如何立志?

李博士認為,要隨時隨地都要仔細考慮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想想自己的價值與理想為何?並且要透過個人的努力,去最大化個人的影響力。

馬市長認為,他個人立志的過程,是透過個人興趣與社會需要,秉持著個人的價值觀而進行判斷的。

七、 工作上要如何突破?

李博士認為,自己要能積極主動爭取,同時要堅持著自我的勇氣,並且要能懂得何時該放棄,以及該放棄什麼。

馬市長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對工作要有使命感。

另外其實還有三個會場觀眾問的問題,不過基本上大多可以透過前述的內容找到答案;不然就是與會談內容沒有直接相關,因此就省略不整理了。

本次會談,確實可以看出兩位會談人對於個人價值觀非常重視,同時都相信誠信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若把主持人中間一些帶有部分政治意涵的詢問以及感想扣除掉,本次會談內容確實是一場很勵志的座談會,在現在這種社會風氣下,也確實能帶給這個社會一點警惕之聲。

會談結束後,由於李博士的母親也出席了(她也有參加前一場與詹宏志先生的座談),因此會場有安排李博士獻花給他母親的場景,確實還蠻感人的,尤其李博士在會談中(前場與本場),均特別強調其母親對他的影響之深之廣。這次也有特別照下來,請有興趣者可以去相本區看一下。

題外話,前場太早離開會場,沒有讓李博士簽到名。因此本次就不再錯過這個機會,帶著他的書去給他簽名。不過在簽名過程中,在我之前的每一位,都非常會利用這約五秒鐘的時間,不停的與李博士交談或是推銷自己,當然有人直接遞上名片,或者甚至給李博士一大包包裹。輪到我時,我卻沒有對李博士講半句話,李博士可能也有點奇怪,稍微呆了一下。我是直到他簽完名後,才說了聲謝謝

在這裡我想表達的是,雖然我認為他的演講內容很精彩,不過我也不需要刻意說什麼讚美的話,也不必說什麼「您的演講深深感動我」、或是其他的話。就像他書中說的,他希望透過他的成功方式,能夠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但每個人成功的型態、程度以及方法都不相同。因此我覺得,就讓一切盡在不言中吧!對李博士,對我,都有各自仍需要奮鬥的目標;此時他已不再是那有名的成功人士,而僅是與所有人一同走向成功目標的伙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s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