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年7月19日,李開復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為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這就是事情的起因。

今天下午下著大雨,不過這樣的刺激,或許比不上內心的澎湃吧?西元2006年4月28日的下午,參加了聯經出版社舉辦的「世界領袖論壇」,本場次的主題為「與成功對話~做最好的自己」。這天下午的參與人有聯經出版社的社長林戴爵先生,同時為此會談的主持人;PChome ONLINE的社長,詹宏志先生,以及本次演講會談的主角李開復博士。

首先談談對於李博士以及詹先生的第一印象吧,李博士看起來真的非常溫文儒雅,而且非常平易近人,如果走在路上看到他,直覺就是他是學者型的人(好吧,他確實曾經當過教授)。詹先生的外型則是略帶點頹廢的風格,看起來是那種不修邊幅,但腦筋不時快速運作的人。兩者在外型的氣質上,其實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到最後會談時,兩個人所持的觀點角度,確實也不太相同。

在演講風格上,李博士相當能引起現場的氣氛,很能將他個人的經歷以及發生過的一些事情,與演講內容作很恰當的搭配,引來會場不停的笑聲。

再來就談談李博士的演講內容吧!李博士在進入正題之前曾說過,生存在這個時代,最好的不是眼前能看到的這些,例如internet等,而是「選擇」。他認為我們比起過去來,有了太多的選擇的可能,這是他認為在這個時代最好的事情。而在演講內容中,對於成功,李博士談了六點態度以及七個原則,整理如下:

六種態度(存在著以下三個對比):
「自省與自信」、「積極與同理心」、「勇氣與胸懷」
七個原則:
「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握抉擇」、「用學習累積經驗」、「用勇氣拋棄包袱」、「用真心追隨智慧」
詳細的投影片請看相本區,因為照片有點大,請見諒

演講內容,李博士都是利用許多譬喻及個人經驗的串連,來說明這六大態度與七大原則。故事當然很真實,不過傳遞的意境,濃縮之後就是以上內容,在此暫不針對詳細內容進行陳述。我最喜歡的,就是他提出的六個態度(包含在第一點原則內)的圖,以及之後形容「完美的工作」的那兩個圖上(請詳見照片區)。可以看出李博士本人,雖然很早就到美國讀書發展,但是他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與中國文化傳統的中庸思想非常接近。

而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主持人林社長所提出的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關於如何把上面那些,與個人尋找生涯工作進行連結。由於這個問題李博士其實講了很多,所以主要是讓詹先生來表示意見,很有趣的,詹先生對那七大原則,表現了不同的看法。詹先生認為他自己是「極端拒絕中庸」、「理智掩蓋感性」以及「衝動抉擇,但冷靜彌補」。當然這些也是由於他本身的人生經驗所得畢竟與李博士不同,因此導引出兩類的看法。不過,其實整體講起來,李博士與詹先生講的是可以彼此融會貫通的。衝動與否,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有沒有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就是「真心」,也就是上述的第七個原則。李博士認為,上述的七個原則,以及「完美的工作」的選擇,最重要也最優先的,就是「真心」。而在這個層次上,就可以將李博士與詹先生所提的概念,整合為一,彼此可以互補而不衝突。

第二個問題則是提到與創新有關的,主持人詢問兩位,要如何做到創新,如何透過教育或是環境的設計,來提升創新的可能?李博士很快的提出了個人的四點看法:多問為什麼、多知道為什麼、接受失敗、主動積極的態度。而詹先生,在提出個人看法前,先提出了一個概念,也就是什麼是創新?有創新,就代表有差異(difference)的產生,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容忍這些差異的存在,那如何談創新的可能呢?確實如此,在創新之前,容忍(tolerate)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之後詹先生也提出個人的四點看法:不找簡單答案、對明顯易得的答案要小心、不找多數人的答案、不找已經完成的答案。雖然他們兩人的答案都比較侷限在個人層面,而較無擴散至整個社會或是教育層面上,但我想這些確實也是個人很重要的參考。如果我們能持有這些態度,確實是能夠讓我們的視野與思考,打開了新的一扇窗,而不是只去找所謂「阻力最小的路」。

第三個問題則是提到所謂的「華人世代的來臨」。李博士認為現在能夠當個「bi-culture」的人,在這個潮流中是有發揮空間的,中西文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不必抱持著太多所謂的「民族主義思想」,甚至也舉了「從A到A+」書中的一些想法作例子。詹先生則是認為,與其說「華人」,不如說「華文」的時代來臨了。不過若這麼看,就要小心。「華文」本身的價值,不僅僅代表「華人」,亦即將來有可能是外國人使用「華文」,也會比「華人」要好,因此「華人」自己必須要了解世界潮流,以及對自己文化的深厚了解,才足以立足於當代潮流之中。

今天由於時間不夠,很遺憾沒有現場觀眾提問的時間。不過這麼樣一場演講聽下來,確實感受到李博士的「信念」與「真心」,即便遇到怎麼樣的挫折,李博士總能堅持著自己所信而行。想到今天在參加演講前,曾去學校心輔室做一個興趣量表的檢測,雖然量表的結果不一定代表自己的興趣或者能力能做什麼,不過倒讓我很想看看下週出來的結果,是否會與我目前所想的不謀而合呢?我的「真心」到底是什麼,又如何找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sara 的頭像
    basara

    Basara的胡思亂想

    bas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